中国农民种地不赚钱吗

农民种地到底赚不赚钱?给你算一笔账:
一亩地小麦按一千斤收成,按市场最高价1.25元/市斤,毛利1250元。费用:化肥180元/亩,犁地60元/亩,旋耕40元/亩,打垄30元/亩,拌种剂15元/亩,种子60元/亩,买滴灌带60元/亩,铺设人工100元/亩,浇水三次电费30元/亩,人工150元/亩,来年返青施肥40元/亩,人工50/亩,农药成本50元/亩,病虫施药30元/亩,收割60元/亩,回收秸秆80元/亩。总费用985元/亩。纯利润:1250-985=265元!请问这点小钱够一个小孩子一个礼拜零花钱吗?

为什么选择留在农村种地的中国农民越来越少? 中国农民种地不赚钱吗

「留在家里没出路。」

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青年,本应该是农村的中坚力量。可他们不会农活儿、不识庄稼,已经是普遍现象。

我通过调查湖北西南部的一个乡镇,试图寻找背后的原因。

孙少安、孙少平,是作家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刻画的黄土高原陕北农村的两个不同追求、不同类型的青年形象。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两个回乡青年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农村改革,产生了不同的择业观。

少安选择扎根农村,借助各级政府支持个体经济的「跳板」,改变个人及家庭的命运,是立足农村的农民青年代表;少平是不服从命运安排,走出农村,抓住转移农村户口和招工的机会,挤进体制内的知识青年的代表。两个来源于生活的人物,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随处可见,今天读起来仍让人感同身受,心潮澎湃。

今天的农村还有「少安」「少平」吗?

我回到了老家,湖北西南部一个山区县的乡镇。正逢打工人员返乡过年,乡村出现了一年最热闹的景象。我在同长期工作在乡村的基层干部、外出务工人员、在外求学的大学生的交流中,寻找一个个如今在乡村的「少安」。

结果是多「少平」少「少安」,甚至有基层干部发出感叹:乡村已经失去「少安」生存的土壤和环境,「少安」已经失去扎根农村发展的通道。

留在家里没出路

我大爷爷家现在是三代同堂,有点儿像《平凡的世界》中的「孙玉厚」一家,大爷爷在人民公社时期当过生产队长,各种农活儿拿得起,做得精。他总共生育了一男四女,除儿子读了高中外,四个女儿都只读到小学就回家务农,先后出嫁到本村和邻近的村子。

儿子 1982 年高中毕业后,正赶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,大爷爷要儿子去学门手艺,儿子不愿意吃这份苦,后托人到了乡砖瓦厂上班。干了一个多月,结果比种田还苦。再后来同村的人邀他到煤矿上班,大爷爷、大婆婆死活不让他去,他就干脆当起了「少安」。

大爷爷说,「大风吹不倒犁尾巴」,我们祖祖辈辈是种田的,就认命种田了。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,儿子遗传了父辈会农活儿的基因,学会了种田的十八般武艺。当时国家提高粮油价格,全家还发展养殖业,加上妹妹还未出嫁,靠种粮日子过得很红火,还盖起了简易楼房。儿子虽是高中毕业,但安心务农,甘心当「少安」,一家依靠勤劳苦挣,五年后盖了一栋三层楼房。年过半百的儿子觉得老的身体好,小的能外出挣钱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日子过得很安逸。

孙子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生,初中毕业后,大爷爷说,家里八亩水田和三亩旱地,靠自己和儿子、儿媳就够了,就安排他去学兽医,学成后干了三年。看到同龄人都出去打工赚钱多,孙子开始不安分了,跑出去打裁缝工,一年能挣回两万多元。最近二三年,能挣回五万多元,还带回了一个四川媳妇。

今年腊月二十四,家里刚刚为他举行了婚礼。大爷爷说,经常梦见孙子,但一年到头只能看见二十多天。想留他在家周围找个事做,孙子不干,说自己又不会种田,附近也没有合适的事,想正月初八就走。他的父母也不愿他像父辈一样,窝在农村当「少安」,支持他外出打工,说道:「哪有年轻的在家里的,等我们有了孙子再说。」

大爷爷所在的小组共二十九个农户,一百三十二人,几乎五十五岁以下的人全部进城务工,甚至有的全家都在外务工,平日在组里的不到五十人。平常看不见年轻人的身影,只有在春节期间或家中老人去世的时候,才能看见他们。

村里干部讲道,年轻人在村里的确难找到差事,镇里前几年还有几家小纸厂、小采石厂,现在因为环保政策全部关了,只剩下一家石材厂。

农业税取消后,许多农户将种水田改成种茶叶,种田的都改行成茶农了。现在上面提倡培养职业农民,但全镇只有两户,都是好多年前已成为茶叶种植大户的,很少有从现在起步的。年轻人只有选择打工这条路。

留下来的烦恼

大爷爷的大外孙子,家在镇上,有经营头脑。初中毕业后,在外打工存了十多万元的积蓄,回乡结婚后,就想在家门口就业,过「老婆孩子热炕头」的生活,当现代的「少安」。

考察了一段时间,他同父母商量决定在镇上开个餐馆,因为镇上只有一家中档规模的餐馆,生意很好。他们投资近八万元,开了家「十字桥」餐馆,供应早中晚餐,开业后生意还过得去,他的父母也在后厨帮忙,他和妻子忙前忙后,早起晚睡,很是辛苦。

但日子一长,生意就不景气了,固定客人都是过路骑车和搞贩运的,附近做小生意的,消费二十元至三十多元就不错了。而附近那家餐馆有个亲戚在镇政府里工作,对公的客人都去旁边就餐,而他的餐馆很少有人来公款消费的。大外孙子讲过,一次,一个猪贩子点了十元的菜,结果吃了一电饭煲饭。

后来,生意越来越差,他们也没心思做了,不到一年餐馆就关门了。他又听说开挖掘机赚钱,同人合伙买了辆挖掘机,四处求人揽活儿,揽活儿后又难结账,维持了半年,亏本把挖掘机卖了。他说,亲戚没有一个当干部的,沾不上一点儿光。

开餐馆,开挖掘机,人也亏灰心了。前年,他只好第二次踏上外出务工的路。今年春节回老家见到他,他还买了小车,说前几年留在家里耽误了时间,两口子少挣了二十多万元,要是早出去,说不定早在城里买了房。

留下来的生存法则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未分类

老板在员工面前叫不赚钱 老板总跟员工说不赚钱

2022-6-30 19:33:01

未分类

眉山川味火锅食材超市赚钱不 眉山川味火锅食材一站式扶持

2022-6-30 19:41:51
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